如今,說起居住、商業氛圍和社區人流量,江門高新區(江海區)金甌路所在的府西板塊頻頻進入人們視線。作為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城區的主干道,全長約5.8公里的金甌路,兩旁高樓林立,接下來會被打造成江海版“長安街”,這里聚集超14個小區、2個大型商場、1間醫院和3所學校,是安家、投資的“人氣王”。
而十年前,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對外的形象仍是以工業基地為主,客商來此并沒有很多休閑娛樂的選擇,江門人心中也有“寧要河北一張床,不要河南一套房”的想法。
十年間,經歷了3600多個日夜的奮斗,江門高新區(江海區)書寫了一段段蝶變故事,打造出人人點贊的城央綠廊、兒童公園、江海云道等“網紅”打卡地;孕育出遠近聞名的“國字號”特色村英南村、經濟強村直沖村,以及憑借高顏值出圈的“彩虹村”……這里正逐漸成為產城人融合的高地,以生花妙筆勾勒出美麗江海的新圖景。
△江門高新區(江海區)打造產城人融合發展典范,已成為一座宜居宜業的活力之城。彭偉宗 攝
城市蝶變
打造產城人融合發展典范
城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十年間,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堅持以產聚人興城、以城留人促產,抓好城市規劃建設,通過織密交通路網、優化人居環境、提升社區公共服務配套,高規格建設江海門戶,全面提升城市能級,打造產城人融合發展典范,實現了城市蝶變。
A 交通聯運開啟一城繁華
交通是城市發展的“先行軍”??v橫捭闔的交通路網,是撐起城市煥新版圖的“骨架”。
攤開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地圖,路網交織,聯通八方。十年來,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圍繞“黃金內灣”,加速構建“十縱十橫”“公、鐵、水”交通聯運網絡,一條條軸線將城市有效串聯,開啟城市繁華面貌。
放眼江海,江中高速、廣佛江珠高速路網交會于區內,廣中江高速北延線貫穿全區;片區坐擁華南地區最大的內河智慧港口——江門高新港,輻射珠西、粵西地區的珠西國際物流中心冉冉升起;港澳碼頭、城軌江門東站,距離中江高速出入口僅600米,緊密融入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五邑路擴建工程,串聯起城軌江門東站、江海廣場等地標建筑;通過勝利大橋、蓬江大橋、東華大橋,片區居民可快速到達蓬江區等地……一條條縱橫交錯的道路,鋪就經濟、民生發展“快車道”。
△華南地區最大的內河智慧港口——江門高新港位于江門高新區(江海區)。
其中,城市“大動脈”金甌路景觀大道連接四方,折射出這座城市發展的時間軸:2015年底,高新火炬大廈落成使用;2019年,江門高新區金融中心揭牌成立;2021年7月,江海萬達廣場正式開業;2021年11月,“兩中心一基地”落戶至此。未來,更多奇跡將在這里誕生。
作為城鄉建設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在江海區住建局工作多年的鐘健強感觸頗深。在他看來,城市的發展,往往是從一條路開始的,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已經邁開了高標準建設產城人融合示范區的步伐。
江門高新區(江海區)正在大力推進的安全應急產業也是如此,為推動發展“五維一體”安全應急產業發展格局,該區投資71.9億元,分四期暢通園區交通“動脈”。目前,新港路已建成,起于南山路,終于景觀東路,未來園區還將建設配套道路33條,推動園區建設步入“快車道”。同時,會港大道左幅(道路南側)路面施工也正在快速推進,力爭在今年11月底左幅道路可以達到通車條件;金甌路西延線工程也提上日程,將連通江門高新區(江海區)與新會區,改善禮樂中部片區長期作為“交通孤島”的局面。
“隨著產業的集聚,交通路網的完善,公共服務配套能力水平的提升,產城人融合發展的壯美藍圖,將在這里成為生動現實?!辩娊姳硎?。
B 產業集聚帶動一城跨越
以產促城,產城并進。
十年間,江門高新區(江海區)以約占全市1%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全市近13%的規上工業總產值,產業集聚帶動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實現跨越式發展。
十年里,直線上升的企業數量直觀地展現其跨越式發展——4500多家重點工業企業相繼落戶,產值過億元的企業超100家。德昌電機、優美科等全球領先企業和百年跨國企業相繼在這里動工投產。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62.5%,高新技術產值占比是全市水平的1.8倍,入選廣東省制造業發展優秀縣(市、區)。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多家企業挺身而出助力抗疫,憑借扎實的制造業基礎,為國家抗疫作出了貢獻,獲國務院發文點贊。這正是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工業底蘊深厚、制造業實力強大的一個縮影。如今,乘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東風,江門高新區(江海區)緊抓機遇,發出了產業進階的“最強音”。
堅持工業立區制造強區,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奮力打造“千億產值園區”,爭當全市工業立市的重要引擎,瞄準高端裝備制造、前沿新材料、新一代電子信息等戰略性產業集群發展,吸引了巴斯夫、三菱重工、優美科等在內的大批世界500強企業。
當前,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將安全應急產業園建設作為全區“頭號工程”,堅持以“落地江海、立足江門、依托灣區、輻射港澳、服務全國”為目標,推動“安全應急產業園區、應急管理學院、應急科普體驗中心、大灣區應急物資儲備中心、全國重點實驗室”五維一體安全應急產業發展格局加速形成,打造國家級安全應急產業綜合示范基地。
經過十余年不斷努力,江門高新區在國家高新區綜合排名第55位,產業已成為該區一張靚麗名片。
C 地標新景扮靚一城風光
“我喜歡這條綠道,在這里我找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們經常一起到這里‘打卡’健身?!苯衲陣鴳c假期,李阿姨幾乎每天都到下沙公園跳廣場舞,她與幾位志同道合的“老伙計”隨著音樂聲翩翩起舞,在一片綠色中放松身心。而她口中的綠道,正是萬里碧道省級試點項目、江門市城市品質提升工程的重點項目之一——城央綠廊。
2018年起,江門高新區(江海區)立下“軍令狀”,提出利用3年時間,把城央綠廊從江門船廠延伸至港澳碼頭,沿江門河、西江邊建設總長20公里,縱深約1公里,集休閑運動、工業遺存、總部經濟及觀光于一體的城市河濱休閑景觀帶。
2019年,一項項節點工程全面鋪開,釜山人行天橋(二期)、江海云道、兒童公園、江門河南岸道路等10多個項目同時推進。2020年,江門大橋沿岸綠化、油灣片區升級改造等節點工程全面啟動。2021年,下沙公園一期工程、文昌沙公園建成開放,下沙人行天橋正式開通,城央綠廊真正讓老城區實現了華麗轉身。
今年年底,城央綠廊將再添新景——油灣公園。該公園位于江門河南岸,東起北街大橋,西至江門大橋,長約1.3公里,占地面積約7公頃。公園內將建設無界藝術(東廣場)、無界服務(谷廣場)以及無界自然(西廣場)三大區域。公園周邊將新建道路、學校、鄰里中心等公共服務配套,整體實現城市更新。
在城市更新中,江門高新區(江海區)煥發出城市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和品質提升的“新氣象”,在科技館、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龍溪湖閱讀中心、龍溪湖時尚運動中心、江門演藝中心等建筑和設施啟用的同時,也誕生了一批地標新景,扮靚了江門高新區(江海區)一城風光,動感、時尚、科技、人文等標簽激發出江門高新區(江海區)的無限可能。
居住自豪、來者依戀、知者向往。無論是土生土長的江海人,還是奔涌而來的創業者,都將在這片土地上揮灑汗水,追逐夢想。
D 基層善治折射一城變遷
傍晚時分,走進江南街道下沙公園,陽光和煦,清風微拂,狀如“玉如意”的下沙人行天橋橫跨江門河兩岸,市民在其中散步、慢跑,享受著悠閑的時光,形成一幅宜居宜游的美麗畫卷。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圍繞社區這個城市最小、最活躍的“細胞”,持續就基層治理進行了一系列探索,目前社區工作環境、服務方式都發生了變化。
在仁美社區工作了21年的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吳日紅是“小社區”大變化的參與者和見證者。她說:“那時候,下沙公園還未建成,那里還是一片破敗的棚戶區,每逢下雨天或者臺風天,坑坑洼洼的路面積水橫流?!?/p>
近年來,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圍繞群眾需求,努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程,“面子”“里子”實現“大變身”。在吳日紅看來,仁美社區最大的改變就是面貌的煥然一新,道路坑洼、下水道堵塞、樓宇滲水等“老大難”問題得到解決;合理規劃停車位,亂停亂放現象得到改善;近百棟舊樓成功加裝電梯,還裝上了管道燃氣,居民徹底告別“扛罐上樓”的日子。
“社區的改變讓住在這里的居民感受到滿滿的幸福感?!鄙鐓^里的點滴變化讓吳日紅感到自豪。
社區連著千家萬戶,也是城市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以來,江門高新區(江海區)根據市委部署,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作為轄區各級“書記工程”深入推進。原本到了退休年齡的吳日紅選擇繼續留在社區,擔任專職網格員,做群眾最“盼”事,解群眾最“難”事。她說:“自從網格化管理工作開展以來,越來越多的居民群眾自覺參與到志愿服務當中,形成基層治理的強大合力?!?/p>
同時,針對“老舊小區改造實施物業服務”試點工作中目前遇到的物業費收支不平衡、資金缺口大、業委會工作交接等問題,江門高新區(江海區)以新南里小區引入工業園物業公司提供基礎物業服務為項目試點,打造全市首個引入國有物業服務企業為老舊小區提供基礎物業服務的樣板,打通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
基層善治,居民幸福感持續增強。社區是城市發展的窗口,折射出城市的變遷,也烙下了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發展的鮮明印記。
鄉村振興
推進都市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5月,中共江門市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對最近一次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工作情況進行通報,江門高新區(江海區)獲得95.98分,在全市各縣(市、區)中排名第一、等次優秀。近年來,江門高新區(江海區)鄉村的變化大家有目共睹。
自2018年起,江海區連續四年蟬聯全市鄉村振興考核第一名。不僅如此,江海區連續三年代表全市參與省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其中2018年助力江門市在粵西片區位列第一、2019年在粵西片區位列第一,2020年在粵西片區位列第二。2021年,江海區被評為省鄉村振興先進集體,目前該區正努力在全市鄉村振興中當好示范和表率。
十年間,江門高新區(江海區)結合自身實際,從產業發展、生態環境、基礎設施、鄉風文明建設、鄉村治理等方面發力,有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進都市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呈現出鄉村美麗、農民富足、產業興旺的發展新面貌。
A 鄉村美
走進禮樂街道英南村,可以看到黨建文化公園、法治文化廣場、村民議事廳等場所,呈現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從小在村里長大的譚其新介紹,十年前的英南村,環境衛生并沒有那么好,還曾被人貼上“臟亂差”的標簽。
“現在,英南村的環境越來越靚,民風越來越好,村民的幸福感也不斷提高?!弊T其新說起英南村的變化時,連連夸贊,“自從英南村推行黨員責任崗、村民積分制、村民議事協商制度等后,村中的大小事務分工細致,衛生、治安等各方面都有人管,大家一條心謀發展”。
“2011年3月,我開始擔任英南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晃眼間,今年已經是第11個年頭?!庇⒛洗妩h總支書記胡日強回憶道。在英南村任職11年,胡日強全心全意帶領村民致富,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在他的帶領下,英南村黨總支致力用好黨員所長,全面推行黨員責任崗制度,推動無職黨員成為基層治理中一支重要生力軍。村“兩委”干部個個干勁十足,“三清三拆三整治”、“廁所革命”、巷道硬底化、垃圾分類等深化農村環境整治工作扎實推進。近年來,英南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該村黨總支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
英南村的美麗嬗變是江門高新區(江海區)高質量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一個縮影。
十年間,江門高新區(江海區)以“三清三拆三整治”“百日治違”“四好農村路建設”“廁所革命”等為抓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在此基礎上,該區還開展城鄉全域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城鄉保潔覆蓋面、垃圾有效處理率和無害化處理率均達100%。同時,提前完成“廁所革命”,新建、升級改造公廁62座,實現了每個村(社區)至少有1個公共廁所,衛生戶廁普及率、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均已達到100%。
如今,鄉村美已經成為江門高新區(江海區)的一個標簽。未來,該區將持續寫好“治理”這篇文章,持續擦亮全省唯一的國家級基層立法聯系點和全國農村社區治理實驗區兩個“國字號”招牌,推廣“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英南村的先進經驗,以點帶面,奏響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強音。
B 村民富
晶瑩閃爍的霓虹、香氣四溢的美食、熱鬧的廣場……國慶假期,這樣的場景出現在外海街道麻三村,村民享受著豐富多彩的夜間生活。如今的幸福生活,離不開村黨組織在發展集體經濟、造福村民上的付出和努力。
麻三村是一個位于市郊的農村,北靠白水帶風景名勝區、南鄰江海區行政中心,麻園路、五邑路、金星路縱橫貫穿全村。在這里,商業、工業繁榮,黨建工作有聲有色;在這里,走出了大冶摩托、寶士制冷等年產值超10億元的重點工業企業,吸引了眾多港資、僑資企業前來投資興業。
村民李伯說:“村里經濟發展好了,每年都有幾千元分紅,我退休了每個月都有幾百元的補助,自己還能收一點租,生活挺好的?!?/p>
據介紹,麻三工業園現有23家企業,商鋪有220間約5.5萬平方米,其他商業類商場約7.7萬平方米。該村廠房租金收入從2012年的2000多萬元增長至2022年的4000多萬元。去年,村民年分紅達7500元,是十年前的8倍。
說起近十年來村里的變化,村黨總支書記鄔連旺如數家珍,新增了燈光籃球場、農家書屋等場所,改變了原先村里缺少文化活動場所的“窘況”。同時,麻三村還將舊廠房、閑置地,變成了商場、廣場等項目。
展望今后的工作,鄔連旺說,麻三村要牢牢把握江門高新區(江海區)經濟發展機遇,做到經濟發展與幸福鄉村建設兩手抓,真心實意為群眾謀福利。
目前,麻三工業園、南山工業園A區、聯星村工業園等村級工業園區升級改造穩步推進。接下來,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將繼續把村級工業園改造、舊村改造、舊城改造作為“主戰場”,進一步向“三舊”要創新發展空間、生態文明空間、優質生活空間,激活村集體經濟發展“一池春水”,讓村民生活好起來、富起來。
C 產業興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振興路上,江門高新區(江海區)依托其獨特優勢,以生態農業為切入點,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催生“美麗經濟”,實現產業興旺。
十年間,江門高新區(江海區)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全面發展葡萄、桃花、火龍果等特色產業,千方百計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助力村民就業、增收。如今,葡萄節、桃花文化節已經辦起來了,“農家樂”也開起來了……
種下葡萄藤,產出致富果。面對疫情帶來的葡萄銷量受阻問題,江海區黨員干部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頭主動購買,并通過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形式轉發宣傳,帶動葡萄銷售。街道領導干部、駐村第一書記、村干部等走進直播間,為葡萄作宣傳,為果農代言,將葡萄銷往全國各地。
在穩定傳統農業的基礎上,江門高新區(江海區)不斷拓展農業功能,持續推進農業與旅游業的深度融合,打造集休閑、娛樂、美食、體驗為一體的鄉村旅游品牌,實現鄉村產業轉型升級。
十年來,江門高新區(江海區)通過“四好農村路”建設,把荷香生態園、都市農業生態公園、鄉村綠廊、禮東主灌河生態防護林等熱門旅游景點串珠成鏈,打造鄉村振興產業示范帶,高標準建設都市農業生態發展區,建設城市“后花園”。依托禮樂水道原有自然景觀,該區高標準建設白鷺公園、龍舟公園、蒲葦水岸觀光帶和林蔭棧道,建設水碧岸美的“碧道”與“綠道”,讓鄉村亮眼奪目、持續發展。
乘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東風,外海街道直沖村挖掘村內優勢資源,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革命事跡紅色文化墻等文化陣地,獲評江門市“美麗僑村”;禮樂街道英南村立足本土,建成了七彩南堡、黨建文化公園、農家書屋等一批“網紅打卡點”;江南街道橫坑經濟社全力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打造五彩斑斕的“彩虹村”,形成了特色的致富之路。
如今,江門高新區(江海區)正邁開現代化步伐,引入更多新業態精品項目進入都市農業生態發展區,一體協同推動美麗城鄉迭代升級,共融發展,繪好美麗江海新圖景。
文/圖 李雨溪 陳嬋 邱昱(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