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刻度,記錄著前行的足跡。
臨近年末歲尾,江海企業仍在開足馬力促生產,江海元素亮相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重點項目“滿弓勁發”,轄區優巨新材料增資擴產項目、又一科創產業園、阿麥斯食品(江門)新型生產基地等項目紛紛封頂;“頭號工程”全速推進,每周有新變化、月月有新進展,應急主題“雙峰會”云集百名院士專家、頭部企業,江海再擴“朋友圈”……一串串前行的腳步,見證著高新區(江海區)高質量發展的步伐;一個個“關鍵詞”展示著全區上下的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
△城央綠廊碧道風景美如畫。 邱昱 攝
治
特色網格化治理江海樣板
這一年,江海區以黨建之“力”繪基層“善治”圖景,以“書記工程”的責任擔當,肩負起爭當市域治理現代化“排頭兵”的重大使命,將全區劃分為190個網格,把黨組織建在網格、把學習陣地建在網格、把力量沉到網格、把服務做到網格,以“小網格”撬動“大黨建”。
今年以來,一場場能力素質培訓班在江海開展,一支更“聰明”的智慧網格員隊伍組建起來,全區383名專職網格員和上千名兼職網格員、專業網格員、最小單元長深入網格,采集各類信息、宣傳上級政策、聯絡社情民意、服務轄區百姓,成為江海街頭巷尾一道靚麗的風景。
△江海區開展能力素質培訓,打造智慧網格員隊伍。 張思琴 攝
而在“兩中心一基地”的科技賦能下,江海區大力推動“智治”創新,從城市數字大腦的“一屏掌控全城”到“智慧網格信息服務儀”掌上辦;從“粵平安”社會治理云平臺到“信訪超市+外送服務”模式,網格事項、群眾“煩心事”“一網融合”“一網受理”,打造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江海樣本”。
為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進“網”入“格”,江海區創新成立280人網格宣講團,讓每一個網格都至少有一名宣講員。如今,網格宣講團深入到居民樓中、榕樹下、文明實踐站中,用群眾聽得懂的“鄉音土話”,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讓黨的聲音傳到千家萬戶。
△一批新入職的國家公務員在江海區基層立法聯系點法治廣場進行憲法宣誓。張浩洋 攝
橋
國字號基層立法聯系點僑味濃
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這一年,圍繞“全過程人民民主”,江海區進行了一場精彩實踐。
多次遠程視頻連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面向全國“云端授課”分享全過程人民民主“江海經驗”、“榕樹頭議事”、立法意見征集“板凳會”……這一年,江?;鶎恿⒎撓迭c上接天線、下接地氣,創新建立“八步流程工作法”,將基層聲音“原汁原味”反饋到國家立法機關,讓“民主之花”在最基層絢麗綻放。
江海區新增僑夢苑和江門市僑商總會兩個涉僑單位為立法聯系單位,借助廣大僑胞廣闊的朋友圈,牽線搭橋,激發海外僑胞參與立法的熱情,向世界傳播中國民主聲音、向世界展示中國式民主的生動氣象。
目前,江海區“國字號”基層立法聯系點共完成51部法律法規草案的意見征集,上報946條意見,104條被采納,同時完成6部調研報告和立法建議;完成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下發的28部法律草案意見征集,上報729條意見。
創
做優做強“兩中心一基地”
創新是國家高新區的靈魂。
今年以來,江海區全力落實市委“科技引領”工程,提出“創新驅動”行動計劃,并將其列為區委“五大行動計劃”之首,以“兩中心一基地”建設為抓手,做優做強國家級創新平臺。
一年里,“兩中心一基地”建立起央地合作長效機制,深入一線挖掘技術需求,設計市域社會智慧治理頂層藍圖,形成解決方案,研發碩果累累:智慧網格信息服務儀、“電子哨兵”等新型應用裝備面世,江海區社會治理綜合指揮中心、社會智慧治理示范小區等一系列重點項目落地見效,“兩中心一基地”成江門社會智慧治理的重要科技支撐平臺。本月,“兩中心一基地”技術研發團隊讓江門社會智慧治理產品首次應用到其他城市、落地武漢,推動社會智慧治理“江門造”跨出關鍵一步。
暖
為群眾筑起暖心“防護屏障”
核酸小屋變身發熱診療便民服務站、推出線上“防疫便民藥包”、發出“鄰里守望,互幫互助”倡議書、在居民“家門口”就近設置“共享藥箱”……連日來,面對疫情防控新形勢,江海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筑起暖心屏障,守護群眾健康,一項項務實舉措,溫熱著千萬百姓的心田。
廣大黨員干部、網格員、志愿者以網格為基本單元,就地轉化組建暖心配送服務小分隊,聚焦獨居空巢老人、孕產婦、留守兒童、重度殘疾人等重點群體,提供送醫送藥、代購代辦、照料代辦等服務。藥店拆零免費贈藥,企業加班加點生產,醫護人員晝夜堅守崗位,鄰里之間余藥共享,愛心傳遞、守望相助……
這樣的江海,也迎來了更多的“雙向奔赴”,今年7月德昌電機(江門)有限公司深情告白“I?JM”,企業負責人更表示,選擇江門、選擇江海是一個無比正確的決定。
闖
勇闖“安全應急”新藍海
僅一年,江門高新區(江海區)擦亮安全應急產業“江門品牌”,推動江門安全應急產業園邁向“國家隊”,入選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范基地創建單位名單。
一年里,江門高新區(江海區)與頂尖學府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開展戰略合作,召開全國首屆應急管理與未來城市峰會,共建實驗室、孵化器,讓“安全應急產業園區、應急管理學院、應急科普體驗中心、大灣區應急物資儲備中心、全國重點實驗室”五維一體發展理念走向全國。
△江海區勇闖“安全應急”新藍海,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彭偉宗 攝
經過一年精心打造,“五維一體”發展格局基本成型。
安全應急產業園區首期建設穩步推進,“安全應急產業總部+孵化基地”“產業加速園”“產業基地”三大功能區逐漸完善;省應急管理廳已明確將參照深圳大學孵化深圳科技大學的模式,依托五邑大學孵化建設廣東應急管理學院;江門高新區(江海區)應急物資儲備中心已正式投入使用,應急科普體驗中心、全國重點實驗室正依托國科大等專業力量,集聚資源,穩步建設。
幸
入選全國第一批全民運動健身模范縣(市、區)
呵護好群眾的“小確幸”是江海區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
為解決群眾“去哪兒鍛煉”問題,江海區不斷完善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推動全民健身均衡化、均等化發展,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江海區建成了“15分鐘健身圈”,到今年已建成13個全民健身廣場、53個文體小廣場,擁有各類社會體育行業組織18個、三級及以上社會體育指導員1945人,公共體育場地免費開放100%。
12月27日,江海區入選全國第一批全民運動健身模范縣(市、區)。
穩
企業“急難愁盼”件件落實
以市場主體之“穩”,保經濟發展大局之“進”。
全力助企紓困,江海區主要領導掛鉤服務轄區年產值億元以上工業企業,上門送政策,主動聽訴求,現場解難題,“暖企安商”步履不停;各街道、各單位、各部門成立工作專班,依托江門市中小微企業訴求快速響應平臺,構建起企業訴求7×24小時“即接即辦”快速響應體系,及時協調解決企業遇到的“急難愁盼”問題,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落實”。
政策有支撐,6月提出7方面25條貫徹落實國務院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7月印發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辦法、8月實施“人才七條”政策、10月出臺工商業經濟穩增長方案……轄區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企業投資發展的信心不斷增強。
在疫情反復、經濟下行的多重考驗下,江海企業也交出滿意答卷:高力依科技、廣東優巨新材料兩家企業入選全國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名單、科恒實業獲上榜“2022年廣東企業500強”,寶士制冷、嘉威電器、君盛實業、迪司利光電、裕威倡電器等企業紛紛在江海區增資擴產。
美
繪獨具氣質美麗鄉村新畫卷
冬日的江海,落羽杉紅葉飄飄,異木棉姹紫嫣紅,滿眼皆是浪漫,美麗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今年,江海區鄉村綠廊碧道入選省十大“最生態碧道”,成為鄉村振興進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城央綠廊碧道的“鄉村版”、廣東省萬里碧道的一部分,鄉村綠廊碧道無縫對接20公里城央綠廊碧道,打造貫通城鄉的生態廊道。
如今,江海區積極發展多元化農業產業,引入第三方運營,實現“以道養道、以水養水”,助力鄉村振興。在黨建引領下,江海區交出一份優異答卷:連續三年代表江門市迎接省鄉村振興實績考核,連續三年獲評“優秀”等次,為江門市在全省推進鄉村振興實績考核中作出“江海貢獻”。
△冬日的江海,落羽杉紅葉飄飄,描繪出美麗鄉村新畫卷。 付師華 攝
文/江門日報記者 李雨溪 陳嬋